我们讲学习语言要培养语感,做题是做不出语感来的。语感是通过大量听说读写培养出来的。但是,如果水平不够,没有办法通过自然的听说读写来使用。这就是一对矛盾。
所以,学习语言的根本战略,是要达到基本能够自然听说读写的水平,然后大量去听说读写。我觉得很重要的是,前者的过程一定要尽快完成,否则还没达到能够应用的水平,就想要放弃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之后学外语往往学不成,然后编出脑子不好了年纪大了之类的借口。我觉得这是没道理的。以我的经验,大人的学习能力比小孩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快三十了开始学钢琴但仍然可以比朋友圈里别人晒的小孩练琴进步要快(当然,钢琴最终能达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一些脑力之外的身体上的东西,也许大人会有劣势,但这个对于语言学习不是问题)。大人与小孩相比,缺的是时间,准确地说,是能够集中突破难关的时间,但这个完全是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来克服的。
一旦达到了应用的水平,学习语言就变成了一件毫无负担的事情。我现在每天听NHK标准新闻,我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吗?不会啊,因为我本来也要天天听新闻的啊(我老婆每天早上上班前一边洗漱一边听CNN吵得我没法睡懒觉,我能怎么办?)。阅读也是,我不会觉得看日文书是负担,因为看日文原文得到的享受是看译本比不了的。反之,如果你所有的日语阅读就是一篇又一篇不知所云的真题阅读(那些文章真的是不知所云),你当然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所以,学习语言,不突破基础阶段、达到能够应用的水平,所有的学习都是负担;达到了能够应用的水平,所有的学习都是享受。这就是学得成与学不成的分水岭。
但显然,没有人一上来就能够应用,因此前面的苦劳是免不了的。所以才说,需要尽快完成这个阶段。这就是为什么说,学语言要急,不能拖拖拉拉,否则就像西西弗斯一样,每次石头推到山上就滚下来了。我当时跟着茉白老师上基础内容,茉白讲得很好很细,但严格跟着直播课也很重要,哪怕落下一节也一定要在下一节直播课之前补上录播的回顾,否则的话就越欠越多,找补不回来了,到时候又要重新花时间来学。所以集中精力快速攻克基础部分,对于学习语言是极其重要的。
反过来,学习语言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想着突击一下就能达到什么水平——快速完成初始阶段,并不是学会了语言,之后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消化。我负责任地说一句话,语言绝不可能速成。谁跟你说速成谁就是骗子。我在以接近满分的托福成绩去美国读本科之后,在全英文的环境下过了一两年,才大概可以说自己学会了英语。N1考过了的水平,大概就是日语学了一点皮毛,不夸张。这就是为什么我考过了N1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唯一高兴的就是以后不用再去做题备考,而是可以专注读书看剧了;此后的学习,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要有耐心。